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有望迎来投资热,公司如何角逐?

钜大LARGE  |  点击量:437次  |  2021年11月30日  

随着新能源汽车火热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上游零部件得到顺势发展的机会,成为众多资本追捧的对象。据了解,2016年新能源汽车板块整体表现向好,带动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纷纷走高。市场资金闻风而动,已将目光聚焦到那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和潜力的上市公司,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有望成为接下来的投资热点。


随着2016年十二月三十日四部委公布《有关调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及其上游的电池行业将进入重视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的实质性提升阶段。动力锂离子电池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面对着急需消化过剩产量、提升制造工艺、加强产品研发、加大产业链协作等问题。


业界专家认为,之前国家在政策和经济上给予了新能源汽车补贴,的确促进了其产量的新增,但是对整个产业技术进步的促进用途并不明显。“今年,新的补贴政策把新能源汽车的标准提高了。按照新的补贴标准,整车公司必须调整计划,提高产品的技术,否则很难干。”


行驶距离不能短、电池寿命不能降、电池组的比能量要提高、车身重量要降低、电机高效率区要扩大、整车成本要降低、使用环境适应性要加强……是摆在整车公司面前一堆的问题要解决。


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前景预测


国产电池迎机遇


目前,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基本被中日韩三国电池公司占据,工信部公布《规范条件》,重要目的是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技术升级和兼并重组,扶持国内龙头公司与外资公司抗衡。


之前由于三星电池爆炸事件的持续影响,韩系电池的隐忧逐渐浮出水面,国内一些汽车厂家已经开始低调地更换供应商,更加有部分车型已经停产停售。国产电池行业逐渐成为汽车厂家的首要考虑目标,出于控制成本以及替换时间的双重考虑,车企自然会启动第二、第三供应商以应对电池短缺的情况。


韩国三星、LG化学等一些外企的限制,从某种意义上,有关国产电池行业来说是一个机遇


另外,我国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应用方面是走在日韩公司前的,比如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供应链,从正极、负极、电解液到隔膜的配套能力,都比日韩公司要强。我们产业发展的速度也比日韩快。更重要的是,我国有一个强大的市场在驱动电池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这些都是我们的优势。而日韩公司的优势在于其在制造业方面多年来所积累的工程化能力,比我们我国要强。


国内电池公司没有打入国际市场,并不代表比日韩公司差很多,前几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水平跟国外比还是有差距的,这种差距重要表现在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制造装备上。但是,目前这种差距已经逐步缩小。国产电池之所以很少为国际车企做配套,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际车市,除了特斯拉以外,量产的新能源车型很少。并且,国外的车企有关零部件公司的验证周期很长,特斯拉选择松下也是经过了长达10年的验证合作。另一方面,我国市场才是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竞争主战场,我国的电池厂在全球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份额估计超过了70%。


国内公司如何在严峻的形势下找到出路


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及电池行业进行了一系列严格的规范。这其中包括《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和《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通告管理暂行办法》、《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补充通知、《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的意见。在众多管理规则下,多数电池公司会被拒之门外,而且会导致车企更换电池供应商。


有关电池行业而言冲击不仅仅是日渐严酷的管理制度,逐渐放宽的电池制造市场也加大了公司之间的竞争。公司只有做大做强才有出路。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存在高端产品研发不足的隐忧,究其根本,还在于自主研发技术的迟滞。加之生产线供应不足,很多公司为了抢滩巨大市场,不惜盲目扩充生产线而忽略技术研发。


在资金短缺、补贴退坡和产业政策门槛提高的重重压力下,很多中小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将通过并购重组寻求出路。近日,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的合作平台,形成相互支撑、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


2016年九月,沃特玛创新联盟与我国一汽集团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峰论坛”上签署合作协议,双方确定在纯电动物流车领域展开合作。2016年三月,合肥国轩以自有资金认购北汽新能源新增注册资本,参股北汽新能源,并建设青岛莱西动力锂离子电池厂,配合北汽在青岛莱西的15万辆整车项目。


回顾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传统的制造工艺已经不能满足目前消费者有关新能源汽车安全性的诸多要求,分散的订单模式也不利于集中生产,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线也越来越成为未来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预测,无论是在技术、市场布局上,还是在商业模式上,2017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将努力找到自己的“小伙伴”,抱团竞争。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