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离子电池商业化提速 “提质降本”步履亟待加快

钜大LARGE  |  点击量:555次  |  2021年11月01日  

过去五年,我国加快新能源汽车爆发式的推广使用,带动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实现了跨过式发展。产业规模由2012年的全球第三跃居2015年的全球首位,这两年进一步拉开与日本、韩国的差距;锂离子电池产量保持高速上升态势,2017年1-十月产量达到90亿只,创历年来新高。


宁德时代(CATL)、比亚迪、沃特玛等骨干公司快速成长,CATL、比亚迪2017年锂离子电池业务营收将跻身世界前五。此外创新步伐继续加快,石墨烯、纳米材料等先进材料制备技术不断完善,与锂离子电池研发加速融合,涌现出多项新技术、新产品,如华为的高温长寿命石墨烯基锂离子电池、我国科学院研发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上升阶段转向高质量的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上升动力的攻关期。我国锂离子电池经过前期的高速上升后已经暴露出一些问题,包括产量结构性过剩、产品结构有待优化、产品质量亟待提升等,处于由高速上升向高质量上升转变的攻关阶段。


为了保障我国锂离子电池行业继续健康发展,要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紧紧抓住我国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这一历史机遇,加快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提质”步伐。我国不仅要做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大国,更要做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强国。


产量过剩已成定局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32.0GWh,同比上升42.1%。其中动力锂离子电池前十公司产量达24.5GWh,占整体的76.5%。而依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为42.4万辆,同比上升40.2%。据此计算,前三季度动力锂离子电池装机量惟有14.7GWh,仅为同期产量的45.9%,尚不到50%。


倘若去除储能、补电车、出口等其它因素,动力锂离子电池整体库存压力非常大。不过上述情况还只是动力锂离子电池产成品情况,进一步放大到各公司产量情况,形势将更加严峻。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投资金额(含拟投资)超过1200亿元,实际投资超过550亿元。


其中,比亚迪、宁德新能源、国轩高科、天津力神等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军公司投资额均在30亿元以上。国轩高科20亿元建3GWh电池项目、孚能科技联手北汽投建8GWh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国能电池建10GWh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CATL募资131.2亿元投建湖西基地、天津力神募资16亿加快建设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等,预计全年锂离子电池行业投资额将在2000亿元以上,其中大部分聚集在动力锂离子电池范畴。


从2015年起,我国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投资额继续保持高位,造成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快速上升。据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到2017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有不到50GWh暴增至近200GWh。而2017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不会超过55GWh,产量整体利用率不到三成。产量过剩的局面同样出今朝国内骨干公司身上。


比亚迪和CATL是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两大巨头,其产量利用率最好,2016年比亚迪的产量利用率超过80%,CATL产量利用率达到了92%。其他骨干公司就没有这么理想了,2016年沃特玛产量利用率惟有46%,国轩高科惟有不到40%,天津力神将将超过50%,比克惟有32%。


总的来看,2017年骨干公司的产量都实现了大幅跃升,而产量保持与产量同步上升的惟有CATL。这就意味着2017年其他骨干公司的产量利用率同样不乐观。综合来看,我国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过剩已成定局。


结构性过剩是问题所在


我国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过剩紧要体今朝结构性过剩,聚集表现为中小公司多,产量以中低端产品为主,市场竞争猛烈,毛利低,价格战;高端优质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仍显不足,毛利高,应对价格下降余地大。


从需求端看,新能源汽车继续上升。从2017年前十月份数据看,不管是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还是全球电动汽车(乘用车)销量的增速都超过了40%。这说明下游市场对动力锂离子电池尤其是高端优质动力锂离子电池需求保持旺盛。


从国家政策导向看,2017年国家出台了多个支持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文件,包括《促使汽车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行动办法》(工信部联装〔2017〕29号)、《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工信部联装〔2017〕53号)等,明确提出“到2020年,动力锂离子电池单体比能量达到300Wh/kg以上,系统比能量力争达到260Wh/kg、成本降至1元/Wh以下”,积极支持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发展。同时,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进行了调整,对采用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车辆加大补贴力度。


从公司研发和加工看,骨干公司普遍加大研发投入,开发并推动高比能量动力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同时针对特定市场、特殊环境使用需求开发专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截至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中小公司普遍缺乏足够技术能力开发高比能量产品,规模受限。


从市场情况来看,投身动力锂离子电池范畴的公司众多,造成市场竞争猛烈,价格战不可戒备。从2014年到2017年上半年,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继续下降,下降幅度超过50%,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的猛烈程度。


骨干公司产品毛利高,尽管单价下降,但出货量继续上升,且增速高于单价降幅,毛利率基本能够实现平稳或者稳中略降,而中小公司规模小,毛利低,降价空间有限,加之出货量增幅有限,一旦降价幅度过大难以承受。结果就是优秀骨干公司在市场竞争非常猛烈、产品价格继续下降的形势下能够逆势上升,提高市场占有率,众多中小公司被市场淘汰。


从结果看,一大批中小公司在2017年面对着等单做菜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工业和信息化部在2017年共公布了11批《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推荐车型目录》,共包括217家公司累计的3113款车型,为这些车型配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公司数量不足100家,而在2016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公布5批《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推荐车型目录》,累计车型不到2200款,配套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公司数量超过200家。从2016年到2017年,超过一半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失去了市场。


尽管数量缩减一半已经是很大的调整,但这仅仅是调整的开始,接下来的淘汰赛速度会更快,就算是有源源不断的公司争相进入这一范畴。


造成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结构性过剩的根本原由在于:将来方向广阔,而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进入门槛较低,对技术和资金要求不高,尤其是技术门槛低,基本上加工线可以实现“交钥匙”工程。


提质的核心在于“品质、效益”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非得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加工率。有关当前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来说,提质的关键在于“提高品质、提升效益”。


就动力锂离子电池而言,提高品质不仅仅意味着提高产品的质量、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还包括产品的一致性和安全性,尤其是后面两点有关动力锂离子电池来说尤为紧要。提升效益充足体现了高端化、专业化导向,要充足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用途,强化创新驱动,全面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最大限度降低成本。


要实现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的“提质”,要政府、公司等多方面合力推进:一是强化创新驱动。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继续进步,产业化成果显著,离不开国家和公司在研发方面的投入。当前,国家和相关公司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创新方面更多地聚集在关键材料、高比能量电池、新型电池等方面,以提升产品的技术水平。


这当然很好,但这只是提质的一部分。提质还有一部分要求是提升效益,也就是低成本、高一致性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大规模加工制造技术。这一技术不仅仅涉及到加工设备、技术路线,还包括产业链全面整合。目前国家政策在这一方面支持有限,行业龙头公司关注度较低,更多是设备公司在探索,亟待增强。


二是积极提升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智能制造可以有效低提高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一致性和合格率,有效提升动力锂离子电池系统的安全水平,降低加工成本。我国正在积极推动动力锂离子电池行业智能制造水平提升,2016年已有1家锂离子电池公司进入到工业和信息化部智能制造试点项目,2017年上升至6家。


但同时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智能制造面对行业标准滞后、动力锂离子电池设计规范缺失、制造工艺一致性差、装备技术及自动化的水平低、跨行业协作程度差等5大痛点问题。要处理这些问题要全社会一起行动,通过张大智能制造试点,支持帮助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要通过技术创新、加工自动化和管理规范化,加快实现智能制造。


三是增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事后监管。较消费电子产品用的而言,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和工作电流成十倍、百倍上升,使用范围广、使用环境更加恶劣,给个人、公司和社会带来的巨大隐患及后果不堪设想。《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新能源汽车推广使用推荐车型目录》、《汽车动力蓄电池行业规范条件》等政策执行,已经构建了一个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白名单。


下一步要增强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事后监管,鼓励公司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有关引发较为严重安全事故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加工公司建立黑名单,加大对黑名单公司的惩罚力度和各方面的限制力度。


四是要扶优扶强,推进优点资源集中。历史发展相关相关经验告诉我们,在某个行业颠覆性技术未诞生的情况下,大公司在产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惟有通过大公司对技术和加工规模的继续投入,才能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点。


所以,应该鼓励我国加工成本低、竞争力强的锂离子电池公司依赖科技进步、张大发展规模,执行“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增强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向锂离子电池产业园区聚集或将锂离子电池产业向相关资源优点分明的地区布局,推进科研院所、风投与金融机构、公司研发中心、孵化器等优点资源向重点区域集中。


全面考虑锂离子电池产业和项目的关联度,鼓励依托产业链环节展开专业分工。突出重点地区的优点和特色,因地制宜,发挥地方优点,明确锂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方向和模式,建立特色鲜明、优点突出、竞争力强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集群。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