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电池短缺影响新能源车生产 产量投入热情大于技术研发

钜大LARGE  |  点击量:596次  |  2021年10月25日  

据我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公布数据,今年前6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7.6万辆,这一产量同比增幅达到2.5倍。


然而,新能源整车产量快速上升的同时,配套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量却出现缺口。“现在动力锂离子电池基本上只要能造出来,销售出去的问题不大。”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不仅大大制约了新能源汽车产量的释放,同时也影响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技术的进步,“大家都忙着造,很难有人沉下心来做研发。”


实际上,据专家介绍,新能源汽车电池在生产上的技术门槛并不高,这直接导致的是动力锂离子电池产量处于快速扩张当中。然而,大批量技术含量较低电池公司的投产,则可能让国内电池产量由短缺转向过剩。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产量的快速实现,电池产业可能将在2016年下半年迎来洗牌。


研发上与日韩有较大差距


“国内电池公司在自动化和研发能力上都与日韩公司有较大差距。”华霆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目前日韩公司在生产成本和技术上都整体领先于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


一位电池技术专家告诉记者,现阶段国内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生产成本大约是2元每瓦时,按照容量为25千瓦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计算,成本大约在5万元左右。


这样的成本明显高于LG、三星等韩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公司。据介绍,韩企的成本已降至1.8元每瓦时以下,这意味着同样是25千瓦时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其成本将会低于4.5万元。


不仅如此,国内电池公司的能量密度也低于日韩公司。上述电池技术专家介绍,国内较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在130瓦时每千克,而松下等日本公司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模块的能量密度则能超过200瓦时每千克,LG、三星等韩国公司所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也能达到180瓦时每千克左右。


这意味着,国内电池公司生产容量25千瓦时的电池重量将超过190千克,而同样容量的电池,韩企生产出来的重量为140千克左右,部分日企则能达到125千克。这有关新能源整车的轻量化影响不小。


“目前,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松下领先LG和三星12~18个月,而LG和三星则领先国内公司12~18个月。”国内某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坦言,“国内电池公司的自动化程度不高,研发和制造水平都赶不上。”


乘联会资料显示,国内新能源整车公司除比亚迪拥有自己的配套电池厂外,大多数都通过外采的方式解决电池问题。


明年底行业恐面对洗牌


“现在国内电池公司的状态普遍很浮躁。”上述电池公司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由于新能源车企对配套电池的需求持续旺盛,电池公司对产量投入的热情已大于对研发和技术的追求。


随着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高速上升,汽车电池产量的缺口也逐步展现出来。这激发了配套电池公司的投产热情。


一位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介绍,仅LG、三星、力神和CATL四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明年将投产的产量就高达10吉瓦时以上,而每吉瓦时的电池产量可以满足大约4万辆新能源汽车的要,也就是说,仅上述四家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的产量就可以满足40万辆新能源车的装配要。“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门槛并不高。”一位充电设施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动力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技术已相对成熟,因此公司实现投产并不难,这造成很多实力并不强大的电池公司纷纷上项目。


不过,“国内主流的12家新能源整车公司的采购,基本上都来自5家重要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厂家。”一位电池公司负责人向记者表示,随着具备技术优势的大电池公司产量的跟上,在技术和成本上都不具备优势的小公司将很难生存,因此他预测“2016年底电池公司将面对洗牌”。


乘联会的资料显示,目前电池公司CATL重要供应北汽、广汽、长安和宇通等新能源车企;天津力神重要供应江淮、康迪、广汽和宇通等;国轩高科则供应康迪、江淮、金龙、安凯和申沃等车企;万向亿能则供应上汽、奇瑞、广汽、青年等车企。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