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包头稀奥科电池 十年磨一剑

钜大LARGE  |  点击量:877次  |  2021年09月27日  

今年前9个月,位于包头市的稀奥科电池公司的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其中一款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产品击败牢牢占据这个市场的日本竞争对手,全部出口到美国。沉寂了近10年的稀奥科,等到了发展的曙光。


“现在我们的产品完全可以和世界一流的同类产品相媲美,已经在美国市场替代日本生产的同类型产品。只要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发展起来,我们的产量完全可以快速提升,占领更多市场。”近日,内蒙古稀奥科镍氢动力锂离子电池公司总经理李金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如上表述。


今年前9个月,稀奥科电池公司的产销量已经超过去年,其中6.5AH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是最大亮点。正是依靠这一拳头产品,沉寂了近10年的稀奥科做到了厚积薄发,爆发力强劲。


2003年生产线投入生产


稀奥科电池公司的重要厉害关系人是上市公司包钢稀土。


作为国内新能源领域的先行者,包钢稀土进军镍氢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末。


1999年八月三十日,包钢稀土公布通告称,将1997年先发上市时募集资金中当时尚未使用的部分以及配股募集资金引进美国ECD/OBC公司技术及设备建设镍氢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2003年五月,贮氢合金生产线正式投入生产,但是电池极板和动力锂离子电池装配两条生产线无法投入生产。2006年底,包钢稀土与日本三樱工业株式会社签订合同,由三樱株式会社对这两条生产线进行改造,并于次年完成两条生产线技术改造。“改造完成后生产出的电池动力性能较差,很难达到高端用户要求。”电池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贾春明告诉记者,“生产线用的原料全部是世界最好的,价格很高,民用无法承受,并且无法实现大电流放电,混合动力汽车也无法使用,因此几乎没有销路。”李金华告诉记者,当时电池公司受到方方面面的质疑,处境尴尬。


经过两年的彷徨,2009年电池公司决心自主研发动力锂离子电池,同时再次对稀奥科生产线进行改造,生产混合动力汽车用镍氢电池,而由此也奠定电池公司如今的发展。


电池打开美国市场


一切几乎都是从零开始。在6.5AH混合动力锂离子电池的研发过程中,电池公司没有任何现成的相关相关经验可以借鉴。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和低温性能最为关键,而电池的极板、电解液等配方和生产工艺的处理直接关系到性能。在一年的时间里,电池公司的技术人员做了30多种配方,一个配方重要性能测试要一个星期才能做出来,技术人员几乎每个周末都无法休息。有一段时间,由于无法攻克电池的低温性能(即电池在低温条件下放电性能),电池公司分管技术的副总曹生彪带领技术人员每天泡在技术中心,做一批不行,接着做,还不行,再做……技术人员甚至一度想要放弃。经理李金华鼓励大家,最艰难的时候也就可能越接近于成功。果不其然,在接下来一个月的时间里,研究终于取得突破。经过一年的反复试验,最终电池低温性能达到零下30度,可以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的要。


2010年,6.5AH动力锂离子电池成功投产,并通过国家权威认证机构——我国北方车辆研究所(201所)的认证,32项指标全部合格。此后,电池公司给美国送样。美国的测试非常严格——电池首先进行实验室单体测试,然后连接成一个单元再测,之后组成一块放到车上测,并要求跑五千英里,仅这一部分前后接近一年。“经过漫长的测试,美国最终认可我们的产品,认为我们的产品比松下好。”美国的测试报告很有说服力,让电池公司拥有了打开美国市场的敲门砖。


独立改造生产线


有了合格的电池,还要实现批量化生产,当时经过日本三樱公司改造后的生产线只能生产容量型电池,无法生产6.5AH动力锂离子电池。起初,电池公司准备请来日本公司进行生产线改造,但日方高额的改造费用和必须将设备运回日本进行改造的苛刻要求,让电池公司无法接受。


2011年,电池公司开始独立自主改造生产线。基于6.5AH动力锂离子电池的产品特点,技术人员对电控系统、自动卷绕机等关键设备进行改造。改造的时候,很多参数要一个个试验,改造最终于年底完成,实现了动力锂离子电池批量生产。


也就在2011年年底,电池公司收到来自美国的第一批订单。李金华激动地说,以前都是白花花的美元向外流,如今美元终于能回流了。


围绕6.5AH动力锂离子电池,电池公司已经申请了13项专利,到今年十月份,有8项专利得到国家授权,另外5项正在受理。同时,电池公司分别同奇瑞汽车、春兰公司开展“ISG中度混合动力轿车产业化技术攻关”等两项863课题,目前,电池公司所承担的课题已经全部完成,为合作方供应合格的电池组,满足课题攻关需求。


未来取决混合动力市场


尽管有了世界一流的产品,通过了世界上最为严格的产品认证,具备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巨大产量,但稀奥科电池公司总经理李金华的忧虑并未停止。


李金华告诉记者,国家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经很多年了,但真正做起来的公司并不多,而且做出成果的公司集中在纯电动汽车领域,混合动力汽车这一块起色不大。作为一家混合动力汽车产业链上游的配套公司,下游没有市场,上游也发展不起来。


导致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我国传统汽车工业起步晚、发展慢,远远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让我国和国外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政府欲加速提高国内电动汽车产业的竞争力,缩短成熟期,借此实现对国外汽车工业的“弯道超车”。在产业政策上,国家更倾向于发展高端的纯电动汽车。但纯电动汽车技术、研发、生产及其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并不能一蹴而就。相反,由于混合动力汽车拥有电动和油气驱动两套动力系统,在节约能源的同时,可以满足人们有关车辆续航能力的要求。在发达国家,由于配套措施较为完善,推动关键技术加速成熟,消费市场日益变热,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已超570万辆。


在九月底召开的“2013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我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等业内专家认为,混合动力汽车是现阶段产业化推广的重点,也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


业内释放的积极信号,暗示着发展机遇的到来。李金华告诉记者,“从公司角度来说,我们必须做好迎接这一切的准备,让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过关、市场知名度更高。现在,我们一方面提升产品的合格率和质量,积极对接市场,参加美国的展会,提升市场知名度;另一方面,还必须要做好下一代产品的技术储备,时刻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李金华表示,这个行业迫切要国家出台更切合实际的汽车产业政策,他们盼望着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早日火起来。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