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蓄电池:洗牌不可防止“死扛”风险加大

钜大LARGE  |  点击量:421次  |  2021年09月17日  

日前,蓄电池业再次迎来新政,环保部公布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让市场预期行业将进一步瘦身。可是,公司数量减少的同时,产量却急剧增大,并导致价格战不可防止地上演。四季度,蓄电池价格进一步下跌,行业陷入全面亏损的困境。


业内专家指出,蓄电池业正面对严酷的洗牌,大公司也在死扛,成本线下的搏杀意味着大量中小公司要被迫退出或者接受兼并重组,期待剩出的大公司同样也面对考验,行业整合拖得越久风险就越大。


洗牌不可防止死扛风险加大


有关行业面对的困境和未来走向,多位业内人士认为,蓄电池价格跌跌不休反映出当前行业正进入洗牌过程,其严酷性或许在明年上半年将更为显著。在公司数量缩减至政策目标的基础上,可能还将有一大批公司要被迫退出市场,或者成为兼并重组的对象,在此过程中,大公司也要面对不断积聚的风险,其中实力相对不足者也难以扛过这个冬天。


我国电池工业协会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现行政策出台的目的就是为了扭转当前蓄电池产量过剩、低水平竞争的局面。兼并重组是政策导向所指,只有提高行业集中度,才能保证公司的环保投入,才能保证行业健康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激烈竞争不可防止。


浙江省蓄电池行业协会秘书长姚令春认为,价格战是竞争的重要手段,蓄电池行业的价格战是必然的。目前价格战打得很严重,但我们也很坦然,公司亏本也是为了生存。他说。


据介绍,为了达到国家两部委《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公司都进行了不小的环保投入,如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就投入7至8个亿的资金进行搬迁、改造。徐红表示,一方面是大量投入,另一方面又要受到降价的打击,处于双重夹击之下,公司困难可想而知。


徐红进一步指出,大公司压低价格,使年产量约1000万只电池、年产值在10亿元左右的中型公司难以维系,最终将选择退出或接受兼并重组。姚令春则预计:只有在中小公司被大量淘汰,供需出现矛盾之后,蓄电池的价格才有可能出现上涨。洗牌过程中的严酷性,或许将在明年上半年还有更加显著的表现。


目前,一些中小公司正在通过给工人放假、压缩产量等方法来躲避行业严冬,一些大公司为了保持原有的市场份额,并继续扩大占有量,仍不得不死扛。业内人士认为,无利润扩张甚至是亏本扩张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市场竞争策略,假如持续时间太久,大公司面对的风险无疑将加大。


郑伟广说:按照现在的竞争格局,整个行业都没有钱赚,公司发展没有后劲,更别提什么环保投入了。徐红说:发动价格战的大公司也应该认识到,蓄电池这样的行业不可能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公司发展还是要效益来支撑。


售价低于成本割肉全面上演


诸多券商研究报告一致提出,龙头公司将受益于蓄电池行业的整顿,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盈利水平。可是,预期中的供给紧张并没有出现,今年以来蓄电池价格不断下跌,目前已经出现行业全面亏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蓄电池一路走低。以48伏12安时电池为例,天能、超威等一线品牌从年初的一组四只410元降到九月的360元,到十一月中旬又降到了340元,在河南、山东局部区域还有更低价格走货;而二线品牌则从年初的近400元降到了320元。


某公司的一位高管分析称,九月中旬的价格与年初相比已降价近20%,扣除原来返利的7至8个点,总体降低已超过10%。这个行业的利润最多在10个点,因此九月中旬的价格已基本处于保本边缘。四季度又出现每只电池5元的降价,这宣告行业已进入全面亏损状态。


这位高管算了一笔账:即使以每只电池亏损5元计,年产量1000万只以上规模的公司,一年得亏损5000万元;年产量1亿只以上规模的公司,一年得亏损5亿元。


江苏苏中电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裁沈维新说:现在,蓄电池的售价比成本价还低,市场上一片混乱,公司都在割肉。胖的割的时间长一些,瘦的没几下就被割完了。


有关行业全面亏损现状出现的原因,长兴诺力电源有限公司总经理郑伟广说:在去年整顿后,行业内普遍认为今年市场将有良好的表现,因此大幅扩产,结果出现大量产品积压现象,目前市场要降价消化库存。据介绍,虽然行业整顿导致公司数量减少,但在整治行动中得以保留的公司开始逆势扩张,这直接导致当前产量过剩、价格下跌的情况出现。


以行业巨头天能动力为例,今年下半年及明年,公司重要战略为加速扩张、拉足产量、以产促销。其中,二级市场的分销网络,今年目标是1200家,明年目标是1500家。再以汽车用蓄电池巨头骆驼股份为例,公司今年的产量预计将达到1200万千伏安时以上,去年这个数字仅为926万千伏安时。在对原有生产线投入近10亿元进行大规模改造之后,骆驼股份又将在广西、吉林等扩大生产量力。业内人士证实,内蒙古、江西、广西等地的大型公司都有扩张行动。


全国铅酸蓄电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伊晓波指出,在国家大力整治蓄电池行业、大量公司被迫退出的形势下,大公司的扩张不仅是填补市场空间,而且还是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当然,在目前产量已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大举攻城略地的行动无疑将使整个行业雪上加霜。


蓄电池市场的价格大战已无法防止。从今年四月份开始,为拉动销售,几个大品牌陆续降价,随后大量中小公司被卷入其中,原有的价格体系被打破。分析人士认为,当前蓄电池公司去库存压力仍然很大,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明年全行业的降价力度可能还会加大。


环保部公布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再生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征求意见稿)提出,力争到2015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公司占公司总数的60%以上,废铅渣全部无害化处置;到2020年,达到清洁生产二级水平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占公司总数80%以上。


分析人士称,自去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陆续出台相关政策文件,推动蓄电池行业集中度提高。目前看来,行业整顿仍未结束。等到防治技术政策正式出台,蓄电池公司的数量有望进一步减少。


行业数据显示,整顿之前,蓄电池行业有环境备案的公司达1700家,实际在产的公司总计约3000家。截至2012年十月,在产的蓄电池公司仅有253家左右,大量公司停产或者退出。


由于各地血铅超标事件频发,威胁到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2011年五月十八日,九部委联合下发《有关加强蓄电池及再生铅行业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掀开了全国性的蓄电池行业的环保整顿序幕。


经过一系列严格的集中排查、整治,大量不合格公司被取缔关闭或停产整治。浙江、江苏、河北、广东、湖北、山东六省的蓄电池产量合计占到全国的约75%,成为重点整改省份,大部分公司生产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影响到全国60%以上的产量。2011年,全国铅酸蓄电池产量仅约14229万KVAH,同比上升1.64%。


2012年四月,国家有关部门又下达淘汰蓄电池行业落后产量目标任务,全年落后产量淘汰任务高达2000万千伏安时。根据此后公布的淘汰落后产量公司名单,首批名单共涉及蓄电池公司92家,淘汰极板产量1541.195万千伏安时、组装产量1502.455万千伏安时;第二批名单涉及公司22家,淘汰极板产量126.4万千伏安时、组装产量94.94万千伏安时。今年实际确定的淘汰量已达3264.99万千伏安时。


2012年七月一日,由工信部与环保部共同制定的《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开始执行。文件规定公司的产量不应低于50万KVAH(新、改)、20万KVAH(现有)、100万KVAH(极板、现有)的硬性指标,同时提出安全防护距离、工艺与装备等方面的要求。


行业的整治行动使蓄电池公司数量明显下降。我国电工技术学会铅酸蓄电池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徐红介绍说,在去年行业进行整顿和今年上半年《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执行后,蓄电池公司已从3000多家下降到了不足500家。我国电池工业协会副理事长王敬忠在十月中旬的一个行业会议上透露,蓄电池公司的数量未来还将进一步被压缩至300家左右。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