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蓄电池行业或面对洗牌

钜大LARGE  |  点击量:549次  |  2021年09月14日  

日前,工信部、环保部联合公布了《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并于今年七月一日起正式执行。该《准入条件》从公司布局、生产量力、不符合准入条件的建设项目、工艺与装备、环境保护、节能与回收利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措施。业内普遍认为,《准入条件》的执行将加速蓄电池行业的优化重组,行业面对新一轮洗牌。门槛提高行业整合


据了解,蓄电池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力等领域,短时期内难以被其他产品所取代。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蓄电池生产国和最重要出口国之一,产量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4,但同时也存在小组装公司多、自动化程度低、环境污染较严重等问题。


根据《准入条件》,蓄电池生产公司应采用自动化、机械化、封闭式的生产设备,并按照生产规模配备具有相应处理能力的节能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新建、改扩建、现有和单纯极板生产公司应具备相应的生产规模。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自2011年五月开始全国性蓄电池行业整顿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陆续公布了一系列行业整顿通知文件。但有分析认为,这些行业整顿通知文件,存在较大的弹性,约束力较弱,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效果低于预期,出现了诸如被关闭的产量向外地转移,白天整顿、晚上生产等现象。《准入条件》的公布和执行,为我国加快蓄电池行业结构调整供应了有力法规。行业龙头骆驼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


越秀证券的分析师认为,由于《准入条件》对公司的准入门槛提高,行业将进一步实现优化重组,公司数量也将明显减少。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十一月底,国内蓄电池生产公司中,684家被直接取缔关闭,773家被停产整顿,正常生产公司仅剩314家,占总数的17.7%。《准入条件》执行后,不具竞争力的公司或将出局,资源和市场优势将向大公司进一步聚集。


《准入条件》对蓄电池的镉含量和砷含量都做了严格的规定,同时,生产工艺路线也规定到2012年年底,新建、改扩建的项目,禁止采用外化成工艺。目前,行业仅有20%左右的产量属于使用内化成工艺生产,因此2013年或是政策性行业整合之年。越秀证券分析师表示。


鼓励应用新技术


从《准入条件》透露的信息来看,在绿色生产环保工艺方面不合格、管理水平低下、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的公司都将可能被淘汰出局,而技术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风帆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人士告诉记者。


虽然这次的《准入条件》对新建、改扩建、现有和单纯极板生产公司的生产规模有了一定的限制,但鼓励对蓄电池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对采用新技术的公司限制条件也相对宽松。


比如,《准入条件》中就明确规定:卷绕式、双极性、铅碳电池(超级电池)等新型蓄电池,或采用扩展式(拉网、冲孔、连铸连轧等)板栅制造工艺的生产项目,不受生产量力限制。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长期以来,铅酸蓄电池和不环保被联系到一起,实际上,铅酸蓄电池特别是动力蓄电池,通过加强科学管理,大力提升技术含量,完全可以成为一种绿色能源。通过技术的创新,铅酸蓄电池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可以得到有效控制。2008年,美国政府已将铅酸蓄电池生产从重要铅污染源中排除就很说明问题。上述人士表示。


不过,目前的现状是,国内铅酸蓄电池的研发与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已有不小差距,部分高端应用市场被国外产品垄断。通过鼓励国内公司应用新技术,实现铅酸蓄电池的绿色化,无论从环保的角度还是从市场的角度来看都很必要。


有分析人士认为,对蓄电池的性能要求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技术将成为公司竞争的最大筹码。《准入条件》引发行业整合效应之后,带来的将是有技术实力的大公司获得更多的机会,实现强者愈强。


超威电源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高标准的准入门槛虽然淘汰了众多小公司,但规模型蓄电池公司之间的竞争将加剧,随着行业日渐规范,公司间的竞争逐渐趋向于技术竞争,产业的高新技术也将集中在少数几家龙头公司手中。


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回收机制


我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曾表示,蓄电池作为一款资源再生率高达95%以上的能源产品,很多大公司都建立了回收处理系统,但是缺乏回收渠道。


我国电池工业协会理事长韩作樑认为,无序的回收过程造成的污染占了整个蓄电池行业的大部分。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行生产责任制延伸,谁生产谁回收,生产公司应当承担责任。


此次执行的《准入条件》明确指出,蓄电池生产公司应积极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废旧蓄电池回收系统,或委托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再生铅公司等相关单位对废旧蓄电池进行有效回收利用。鼓励蓄电池生产公司利用销售渠道建立废旧蓄电池回收机制,并与符合有关产业政策要求的再生铅公司共同建立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系统。


在韩作樑看来,回收机制的建立要资金投入,政府部门应当将宣传与立法相结合,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他认为,在不新增公司负担的情况下把回收体系建立好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


不过,也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研究学者告诉记者,寄希望靠一个《准入条件》就能管好整个蓄电池行业是不现实的,还需出台相关的配套措施,同时要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加强对全行业的监管。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