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固态电池成资本炒作“重灾区”

钜大LARGE  |  点击量:446次  |  2021年05月21日  

日前,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比亚迪最近获得了283项专利授权,涉及固态电池等相关技术。


据悉,比亚迪专利涉及全固态电解质级组合物与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专利描述,比亚迪的全固态电解质属于氧化物全固态电解质,并且比亚迪通过自己的专利技术提高了其导电率和力学强度,从而使得全固态电池具有优异的电池循环性能和高倍率充放电性能。


目前业内主流观点认为,锂离子电池性能已达极限,固态电池才是未来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但是,固态电池怎么就突然火了?


(文丨本报记者韩逸飞)


资本力量推波助澜


据记者了解,固态电池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都是靠锂离子在电池正负两极之间反复转移实现充放电,锂离子就像运动员相同,在摇椅的两端来回奔跑,业内也形象地将其称为“摇椅式电池”。两者不同的是,固态电池的电解质是固态,而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解质是液态。


近日,EVTank联合我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公布的《我国固态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以下简称《白皮书》)预测,2030年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的出货量或将达到276.8Gwh,整体渗透率将达10%左右。


《白皮书》认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固态电池仍处于产业化的前期,包括我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等在内的全球重要国家和地区均将固态电池作为下一代电池技术大力扶持,我国政府将在未来十年重点推进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


不过最近固态电池突然“大火”,与资本力量在背后推波助澜不无关系。目前全球已经量产或正在中试的固态电池公司,包括QuantumScape、Bollore、Sakti3、SES、24M、清陶能源、赣锋锂业、卫蓝新能源、辉能科技等。“炒作者居多,真正实干的没几个。”一位深耕动力锂离子电池多年的业内专家告诉记者,“用时髦一点的话说,现在的固态电池就是炒热度,想上热搜。”


过度宣传“言过其实”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面对的“痛点”,是“续航里程”和“易燃易爆炸”,所以能量密度和热失控一直是其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业内认为固态电池将在这两方面都有质的提升。


不过,在我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看来,固态电池的优势就是利用固态电解质的稳定性,来提升电压或者负极更换更活泼的金属锂负极。但是,虽然理论上固态电池的安全性和能量密度都有优势,但是现在确实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最重要的是固态电解质和电极之间的界面问题,导致电导率低,界面阻抗大。


上述业内专家告诉记者,固态电池现在还没有到大规模应用阶段,仅在个别领域开展应用探索。事实上,行业内还在试图突破固体电池的技术问题,所以,现在提出的固体电池所具备的优点,都是“实验室数据”,偏理想化,并没有站在市场化的前提上。


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庆生表示,“固态电池技术还处于发展中,液态和凝胶态因其技术体系特点只限于数码和非大功率市场应用,但热固化电池只在封装技术上进行改进,违背了电池产热散热机理,不可在动力上使用。所以,现在大肆鼓吹的所谓‘固态’电池到底是什么体系技术就一目了然。”


踏实研究才是根本


一直以来,动力锂离子电池市场的角逐战之激烈有目共睹,从磷酸铁锂独霸市场,到三元锂离子电池成为主流,再到最近磷酸铁锂又有出头之势,电池领域的竞争从未停过。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有关固态电池,谁能率先突破技术瓶颈,谁就能抢占动力锂离子电池下半场的先机。


但在吴辉看来,锂离子电池发展应遵循液态电池、半固态电池、准固态电池再到固态电池的发展路径。所以车用的半固态电池可能会在2-3年内量产,但全固态电池预计还要在5年后才可能小规模试车。


王庆生直言,现在把凝胶态技术理解成固态的体系技术,高镍正极+Si/C负极作为高能正负极材料代表凑出的“固态高能”电池应用在汽车上太过牵强,“还有很多真正意义上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并且体系技术不满足动力锂离子电池应用设计,材料技术也还要完善。”


“所以业内要科学地面对技术和产品,不要过于夸大,不要混淆、拼凑技术,更不要什么都迎合名词概念,这种资本炒作并不能有效推动技术进步,其实最简单、最好的宣传手段就是做好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肯定是不断前行的,但这要我们几代科学工作者扎扎实实地沉下心来做研究。”王庆生指出。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