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锂电池回收到底难在哪?

钜大LARGE  |  点击量:1057次  |  2021年05月19日  

“正规公司‘吃不饱’,产量闲置;地下炼厂屡禁不止,浪费能源资源。”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坦言,蓄电池回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在所有废旧物资中回收可利用率最高。但在实际回收利用环节,仍存在“成本倒挂”现象,公司经营压力较大、入不敷出。


不仅是蓄电池领域,记者了解到,电池回收利用普遍存在经济性难题。


电池大规模退役


正规公司却回收不到电池


蓄电池是常用充电电池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用于两轮电动汽车、低速电动汽车领域。蓄电池对环境腐蚀性强,退役后若没有经过专业化处理,将对土壤、空气出现难以逆转的破坏。


新能源汽车广泛搭载的动力锂离子电池——三元电池和磷酸铁锂离子电池正面对着这样的问题。比如,动力锂离子电池中的钴酸锂、镍钴锰酸锂等正极材料与水、酸发生强烈反应,将出现有害金属氧化物,改变环境酸碱度,电解液则具有强腐蚀性,遇水或高温能出现有毒气体。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动力锂离子电池回收已刻不容缓。按照5—8年的使用寿命计算,从2020年起,我国已逐步进入动力锂离子电池规模化退役阶段。相关方曾预测,2020—2022年我国动力锂离子电池累计退役量将达到90.5吉瓦时。未来几年,这一数字还将呈指数级上升。


目前退役电池处理的方式重要有梯次利用和再生利用两种。梯次用于储能、通信基站等领域,报废拆解可提取有用的金属元素再造电池。但当前回收利用电池的主体较为混乱,既有“正规军”,也有“小作坊”。所谓“正规军”,是指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中的公司,即业界俗称的“白名单”。截止到目前,共有27家公司纳入该名单。


据了解,退役蓄电池属于危险废物,我国已建立起完善的回收体系。而很多退役的动力锂离子电池,并未完全进入规范回收网点,转而流向了“小作坊”甚至是个人手中,“正规军”面对着无电池可收的尴尬局面。


出现“成本倒挂”


问题直指财税支持力度


相比“正规军”,“小作坊”不具备相关资质、工艺设备落后、技术薄弱,甚至存在手动拆解电池的情况,为何在实际回收利用链条中,却成为优势方呢?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小作坊”运作成本低,能以高价抢夺退役电池资源,通过多次倒卖、哄抬价格,削弱正规公司竞争力。这些“小作坊”又分布隐秘,常常流动作业难以监管,也埋下了安全隐患。


事实上,退役电池回收利用流程繁琐,存在一定技术门槛。电池回收后,需先进行检测,根据不同来源、规格、性能和容量进行分类处理。锂离子电池回收高级研究员唐小林指出,大部分“小作坊”只能拆解电池,萃取、化工等环节投资大、流程长,只能交由正规公司来做。因此,“正规军”和“小作坊”较量集中在退役电池资源的争夺上。


为何出现“退役电池资源争夺战”?归根到底是机制问题。张天任直言,问题根源在于财税支持力度不够。回收公司重要从电池售卖维修网点或个人手中收集废旧电池,业务过程中不能获得增值税发票,但是在和再生公司进行交易时,却要按一般纳税人标准缴纳13%的增值税,因缺少进项票进行抵扣而负担过重。这也造成有些回收公司“化整为零”,变成多个小规模纳税人或个体经营,以少缴纳增值税或个人所得税,甚至有回收公司以“无票销售”的方式,将电池出售给非正规公司或地下冶炼厂。


退役电池再利用环节缺乏经济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公司积极性。据了解,铅酸电池回收公司利润率较低;动力锂离子电池方面,三元电池中镍、钴、锰元素具有回收价值,经济性良好,而磷酸铁锂不含贵价金属,经济性较差。张天任坦言,目前市场上存在大量退役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再生公司处置这类电池,所得到的产品销售价格有时会低于处理费用,甚至连成本价都收不回来。


警惕产量过剩


创新商业模式


鉴于产业发展现状,张天任建议,政策应严格回收再生公司的准入门槛,严厉打击把废电池出售给没有处理能力的无资质公司或二手经销商。


电池回收利用行业发展离不开政策支持。有关规范回收公司缺少进项票问题,张天任建议,在终端产品销售上给予8%的增值税抵扣,以缓解合规公司因采购无票电池带来的处理成本压力。同时,针对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处理“成本倒挂”情况,他建议,按1500—2000元/吨的标准给予回收处置补贴或税收优惠,以提高处置公司的积极性。


对此,业内也存在不同声音。唐小林认为,假如原料充足,碳酸锂价格为4万元/吨左右时,磷酸铁锂离子电池回收不会亏损,“不要再补贴了,假如大家一窝蜂地钻进来,会出现全行业亏损。”他同时提醒,电池回收公司数量足够多了,且行业产量设计已出现过剩,不宜再鼓励大幅上马项目。


上述业内人士同样认为,财政补贴恐难以落地,电池回收公司的经济问题还是要通过降本增效、技术进步和规模化来解决,“回收100吨电池可能亏本,回收10000吨就不一定了。”他进一步指出,行业亟待制定强执行力的电池回收法规,通过法律规范行业发展。同时,电池回收公司也要创新商业模式。比如,车企牵头与电池公司、金融机构、回收公司开展全产业链合作,减少不必要的流通环节,深挖电池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模式。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