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Sn和S充放电性能的基本思路
Sn和Si能与锂形成组成达Li4.4Sn、Li4.4Si的合金,其理论可逆储锂比容量分别为990mAh·g。、4200mAh·g,远大于LiC6的372mAh·g。但Sn和Si在储锂一脱锂过程中体积膨胀超过200%,极易引起电极粉化,导致循环性能迅速衰减。目前提高这类材料充放电性能的基本思路主要有两种:①减小活性物质的颗粒尺寸(如采用纳米材料),降低材料的粉化程度;②加入不与锂反应的惰性组分,缓冲和抑制活性组分的体积膨胀。上述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Sn和Si的循环特性,使得sn基和si基负极开始应用于商品化电池。如由SnCo合金与碳构成的复合负极比容量可达450mAh·g-1以上,并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而由Si-Ni/石墨和由Fe-Si/石墨组成的复合负极甚至可以释放出高达600mAh·91以上的稳定比容量。Sony公司于2005年率先推出了采用Sn基负极的Nexe—lion电池,其性能见表2.6。与常规锂离子电池相比,Nexelion电池的体积比能量提高约21%,质量比能量提高约10%。但令人诧异的是,近年来Sony公司并没有大规模地用锡基负极来取代传统碳负极。除成本因素之外,更可能的原因是锡基负极的规模化生产还存在一定困难。由此可见,尽管非碳负极材料具有非常高的嵌锂容量,但真正大规模地取代传统碳负极尚需时日。
因此,从电极材料的发展现状来看,时至今日,高能量型锂离子电池仍旧没有很好地突破早期建立的LiCoOz/c这一技术体系。即便如此,锂离子电池的总体技术水平在过去十余年间仍然取得了巨大进步。以具有代表性的18650型电池为例,电池容量从十几年前的1200mAh提高到现在的2600mAh以上,相应的体积比能量从270Wh·L_1升至550Wh·L-1以上,提高达1倍(图2.3给出了18650锂离子电池容量随年代的变化)。而从质量比能量来看,采用铝材为壳体的方形电池已达150~160Wh·kg,采用铝复合膜为壳体的软包装电池或聚合物电池比能量甚至超过了200Wh·kg,较十年前的100Wh·kg-1提高了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