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博客
宣传内容
Latimer在Oxidation Potentials一书中给出:25℃时,LiIs的生成自由能为268kJ/mol,对应的电池电动势为2.79V。
放电时,正极/电解质界面上产生锂离子,锂离子空位由阴极向阳极移动,从而使锂离子迁移穿过碘化锂。随粉放电的进行,在电解质靠近阴极的一侧进一步形成LiI,随着Lil层变厚,电池内阻升高。放电过程中,随着碘含量的变化,P2VPn12络合物的电阻率也在变化。当1/P2VP比率达到约为2时,电阻明显增加,之后电池电压显著下降,并超出了电池可用的工作电压范围之外。
通过I:扩散穿过UI层所引起的自放电很小。这是因为开始时形成的LiI层很薄,新制作的电池内阻只有2-3kfl,而且储存或使用过程中其容量损失很小,10年间估计容量只损失5%-10%。另外,如果电池内部锂电极与负极短路,它们之间会迅速发生化学反应,这就很快阻止了电池内部短路。电池对外部短路也有自保护功能,因为其本身就是限流的。在锂表面涂一层P2VP可以大大降低放电时的电池极化,很显然,这是由于Lil层发生了变化而不再是“真正的”固态电解质的缘故。
上一篇: 全固态锂碘电池的组件构成与其特性
下一篇: 锂碘电池的装配过程与其结构决定的性能
2018-12-07
2023-12-05
2023-06-07
2021-12-03
2019-03-21
2018-07-19
2018-12-07
2023-12-05
2023-06-07
2021-12-03
2019-03-21
2018-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