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比亚迪的出路国产以及自主

钜大LARGE  |  点击量:909次  |  2019年06月15日  

“战略是血管,资本是血液。”用这话形容喜好低成本策略的比亚迪,非常合适。


作为最晚进入汽车市场的企业之一,比亚迪一直打着自主创新和国产品牌两面大旗,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关注其资本运作,只是因2008年“股神”巴菲特投入2.3亿美元的举动,而给人留下了准“土豪”的印象。


实际上,比亚迪并非如华晨汽车一样由大笔金融资本启动,且与多数国内车企近年的境遇类似,其利润在过去三年因经营等问题缩水九成以上。直到2014年3月19日,比亚迪公布的2013年年报才让多数人重新审视这家“中国的特斯拉”——营业收入达528.91亿元,同比增长12.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3亿元,同比增长579.32%。


之所以能够拿出一份靓丽的财报,表面上是比亚迪大幅度调整公司战略,而正如血管和血液不可或缺的联系一样,比亚迪多年来坚持的低成本策略亦是此次翻盘的重要因素。


两年增值20倍


最初的比亚迪并非背靠资本大鳄。1995年创立时,这家企业的注册资本只有450万元人民币。而当时,一条镍镉电池生产线就需要几千万元的投入,如果要投资锂电池,投入则会高达数十亿元。可以说,要用450万元人民币要进入电池行业,在当时看来相当微不足道。


但仅两年后,比亚迪就成为年销售额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业务经营范围也涉及到了镍镉、镍氢、锂电池等行业。


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做大20倍,王传福围绕资本的两个动作不可或缺。


首先是如何稳定资本。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恰恰是资金,要说服其它人来投资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比亚迪公司董事局主席王传福对于锂电池事业的执着,打动了对自己事业非常至关重要的两个人物。


其中一个是吕向阳。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吕向阳之所以投资表弟王传福很大的成分中有今天“天使”投资的味道。对于已经在证券行业颇有成就的他来说,帮助王传福实现梦想是他的主要考虑。另外一个贵人叫夏佐全。因为王传福,曾经从事证券投资的夏佐全对电池行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并投入大笔资金。而相比寻找贷款或者其他方式,两个合伙人保证了比亚迪的资金在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


后来的发展也证明,王传福并没有让他们失望,甚至让他们惊喜。比亚迪在希望进口日本设备遭到拒绝之后,反而打开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创新的另一个关键就在于——低成本。王传福的做法其实很反现代,他把机械化的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用人工完成的程序,这既解决了无法购置生产设备的难题,同时还能够大幅降低成本,有人曾经进行测算,如果自己生产,类似的产品会比台湾企业开发节约5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成本,而比日企开发节约1亿元人民币以上的成本。


低价优势,吸引了松下、索尼、GE、AT&T等跨国巨头前来。2001年,比亚迪公司锂电池市场份额上升到世界第4位,而镍镉和镍氢电池更是上升到了第2和第3位,实现了13.65亿元的销售额,纯利润高达2.56亿元。


登录港股恰逢时


尽管在电池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这种完全依靠代工的方式却体现出它的局限性。这种局限性不仅表现在发展空间有限,而且较低的技术含量使同类竞争逐年激烈。可以说,代工模式下的电池生产,注定是一个红海市场。


而在2002年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前景逐渐利好,汽车产业投资热潮出现。从2003年开始,诸如美的集团、奥克斯空调、格林柯尔,甚至五粮液(000858,股吧)和红塔集团的大型企业都开始进入汽车产业。但今天看,在这次投资浪潮中,只有比亚迪继续存活至今,并成为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中的主流。


为什么比亚迪能够活下来?


首要的因素仍是比亚迪的电池产业基础。这种基础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电池产业的优势为比亚迪进入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了技术基础;其二是比亚迪在电池产业积累的反现代的人海战术得以在汽车产业中施展,并成为比亚迪初期控制成本的法宝。


不过,当时的比亚迪还缺乏一样最重要的东西:资金。不像电池产业,汽车产业的投资门槛很高,没有以亿计数的资金额度,汽车产业根本就玩不起。比如,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厂就需要投入2.69亿元。而此时,依靠吕向阳式等投资人模式也不现实,王传福找到了当时成本较低的融资方式——登录H股。


2002年,比亚迪赴香港主板上市获得批准,拟上市募集资金15亿~16.5亿元。如果从直接成本上看,这十多亿来得并不便宜。众所周知,与A股市场30~40倍的市盈率相比,港股的市盈率往往只有10多倍。但不同于近两年不佳的港股行情,比亚迪上市时,正值H股入港10年后的首波行情,H股指数最高曾涨到超过20000点。且香港上市审批手续简单,财务成本低,上市后,比亚迪用最快的时间即实现了融资。


更加幸运的是,比亚迪赶上了H股大涨10倍的2002~2008年。借助H股,比亚迪的销量和业绩也迅速提高,并从原来以生产电池为主要业务,扩展到了以汽车、锂电池、手机以及配件跨越多个领域的综合业务集团。


技术成本或发力


但翻番式增长并不长久,借鉴电池产业人海战术以及垂直化的产业链策略,最终还是让比亚迪吃了大亏,汽车品质问题最终在2009年的刺激政策结束之后,暴露无遗。


于是从2010年开始,比亚迪公司连续三年出现盈利大幅下降。2012年,盈利水平更是下降了80%以上,全年经营盈利只有不到3亿元。


同时,比亚迪高调唱出的新能源汽车之歌,也没有在市场上泛起太多涟漪。至今,除了深圳市场上数百辆出租车之外,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上几乎毫无建树。当然,这不是比亚迪自身的产品与战略问题,地方保护让比亚迪很难有大的作为。


业绩的下滑让比亚迪不断减少资金的来源,另一方面,战略调整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持续发展,却需要越来越多资金的注入。事实上,由于缺乏后续投资资金,比亚迪曾经将其于2009年9月开始立项并计划投资30亿元的比亚迪微型面包车项目主动叫停,与此相应的是,比亚迪在2011年年初规划的C网销售网络也随即取消。除了调整投资项目外,比亚迪也正在积极对一些职能部门进行“精简”。


在此过程中煎熬的比亚迪,需要等待机会、调整战略,更需要巨额的资金进入。


固然,2008年下半年,被股神巴菲特以2.3亿美元买入10%的比亚迪股票,给了比亚迪极其有力的背书,也向市场展示了来自股神的信心。但是,这一切对于比亚迪来说,除了带来比亚迪股价的翻番式增长,并让王传福在一年之内就成为了“2009胡润百富榜”的首富之外,并未在2010年后给比亚迪实际业绩和盈利水平带来真正的影响。


而与此同时,H股近年表现不佳,且竞争越来越激烈,比亚迪融资难度逐渐增加。于是,比亚迪再次将目光瞄准了融资成本较低的A股。


2011年,比亚迪正式回归A股,但或许因为大陆股票市场从2008年以后就持续多年低迷,使得比亚迪整体融资资金额度大幅缩水。上市后,它并未筹集到原本计划的21.9亿元,甚至与招股说明书中提到的锂电池生产、深圳汽车研发生产基地以及零部件基地建设3个募投项目所需资金总额53.8亿元,相去甚远。但是13.5亿元的融资金额,对于比亚迪来说已经相当解渴。


当然,王传福也没有固守传统的融资路线。2010年5月27日,比亚迪与德国汽车企业戴姆勒建立双方各持股50%的合资公司“深圳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这次合作,除了能带来技术,还能过中外合资的形式,以股权形式取得利息偏低、风险较小的境外融资,并用这些资金及时调整了太阳能、电池和汽车业务的方向,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漂亮财报。


但在2013年财报发布的当日,比亚迪低调预测了2014年一季度的业绩——因为燃油车销量减少,业绩或同比下滑87%~96%。尽管数字难看,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或许正是比亚迪的另一个机会,因为燃油车市场容量减少的另一面,必然是新能源车的强势扩张,而多数新能源汽车厂商最头疼的问题——电池技术和成本控制,恰恰是比亚迪的强项。


估值比亚迪解读“技术狂人”王传福


26岁成为全国最年轻的处级干部,29岁下海做电池生意,37岁杀入汽车行业,43岁成为内地首富,王传福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在别人甚至员工的眼中,王传福“是一个技术狂,非常务实和低调,对技术非常热爱”。


“一辆上百万元的车,在我看来也就是一堆钢铁”,这是2004年比亚迪第一次参加北京车展在其散发的宣传册上印着的王传福语录。他蔑视汽车业巨头们既定的游戏规则,在他看来,“造的比高价买的更管用。”于是,除了轮胎和玻璃,比亚迪几乎什么都自己生产;他认为垂直整合整个产业链才是王道。


2003年,刚刚进入汽车领域的王传福还是个门外汉,但在他的眼里,一切挑战都不在话下。2005年生产的F3可以说是比亚迪的第一款作品,从该车的设计阶段起,比亚迪就组建了知识产权部,采用所谓“逆向研发”拆解欧美日品牌的现车,通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消化、吸收、改进以及创新,王传福快速提升了汽车研发水平,进而逐步培养自主研发能力。到2012年2月,F3累计销量突破100万辆大关,成为自主品牌中跨越百万门槛时间最短的车型。


2008年,“股神”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向巴菲特极力推荐王传福,在芒格眼里,王传福“简直就是爱迪生和韦尔奇的混合体。他可以像爱迪生那样解决技术问题,又可以像韦尔奇那样解决企业管理上的问题”。此时,巴菲特开始关注王传福和比亚迪,他甚至坦言,押注比亚迪,更看重的是王传福这个人。到2008年9月,巴菲特终于宣布投资2.3亿美元买入比亚迪10%股权。


事情总非一帆风顺。2010年,比亚迪汽车销量连续五年高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这一年,比亚迪净利润同比下跌33.48%,汽车业务的利润也从2009年的35亿元下滑至17.4亿元,下滑幅度接近50%。从此,比亚迪进入了调整期。


时间到了2013年12月,比亚迪双模混合动力车“秦”横空出世。对于新能源车,王传福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甚至畅想电动汽车操控模式可以原地转向,即通过左右轮的扭矩不同实施转向,而无需方向盘矫正。“这是新能源车的一个新境界,它颠覆了人们传统的驾驶理论,颠覆了很多控制理论。它孕育着一种大的理论突破,比如以前的转向不足、转向过度,那些在机械车里面会碰到的问题,在电动车里都不存在了。”


“想做技术创新,必须要有基础,要有一个池子,才能迸发出很多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思路。”王传福说。正是从这样的创新池子中,比亚迪创造出新能源车专用电池、双模电动车、遥控驾驶、蓝牙钥匙等诸多新技术应用。


2014年,阿联酋当地时间1月20日,王传福摘得有新能源界“奥斯卡”之称的“扎耶德未来能源奖”个人终身成就奖。评委会认为,王传福在比亚迪公司的绿色产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关键性决策作用,并对世界新能源车领域作出了卓越贡献。


而新能源车仅仅是王传福的三大梦想之一,他的终极梦想是开启“电动汽车、太阳能电站、储能电站”,构建零排放、零污染的“绿色未来城市”。王传福说:“我也深知实现这些理想存在着巨大的技术障碍,但是作为中国人,我们从不畏惧任何技术难题,别人有,我们敢做,别人没有,我们敢想。”


给你1500个亿买比亚迪还是买特斯拉?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