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2018年10大关键词看懂动力电池行业“内幕”

钜大LARGE  |  点击量:895次  |  2018年12月25日  

国家政策一年一变,动力电池行业一年一个样,整个产业链“过山车”式的变化或令人激动振奋,或黯然神伤,或埋怨抱怨,或心存希望……五味杂陈的心态,千变万化的企业面孔,构成锂电行业的独特风景,为抒写中国锂电发展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又一笔。


2018,是动力电池行业各个环节“两级分化”凸显的一年,是弱者被残酷淘汰却又有野心勃勃者新进入的一年,是向高性能目标长足进步却又警钟敲响的一年,是坚守初心却又有很多企业不得不调转船头的一年……


今年的动力电池行业生态,一如既往的丰富多彩,却也不太一样:心态逐渐地趋向成熟,目光不再盯着眼前,而是准备着补贴后的市场竞争,准备好与来势汹汹的外资企业大干一场。


2018年的动力电池行业到底什幺样?用10大关键词告诉你:


01高度集中


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根据合格证车辆所计算的动力电池装机量数据显示,2018年1-10月电池装机总电量排名前十的企业占整体的86%,而去年这一数据为80%左右。另外,常年位居前两位、占据大半江山的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今年一个已上市,另一个拟将动力电池业务拆分独立上市,“强者恒强”之势愈发凸显。


除动力电池市场高度集中外,从关键材料到设备的每个环节,市场份额都趋向集中于几家综合实力突出的大企业手中,留给后来者机会所剩无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排名前十企业,占据市场份额超70%,甚至高达90%以上;动力电池各个工序的关键设备市场集中度逐渐提高,排名前10的设备企业今年市场份额超60%,预计明后年将超80%。


02资本择优


高工锂电初步盘点了2018年1-12月上旬,动力电池产业链兼并购/合增资/产业基金案例(不含收购终止案例)达54起,其中动力电池9起,上游材料18起,设备领域7起,其他零部件及合增资案20起。涉及金额超过860亿。单看这个数额并不小,但相比于2015年仅动力电池一个领域投资额就达上千亿相比,还是偏小的,资本投资趋向理性和谨慎。


另从兼并购案例来看,新一轮体量巨大的资本正在通过兼并购出货量排名靠前、潜力型动力电池企业快速切入新能源领域,比如复星战略投资捷威动力,万通地产控股收购星恒电源,荣盛控股收购盟固利动力,孚能科技获得国企或国有相关企业、投资机构联合的C2轮投资,中利集团收购比克电池等。材料及设备领域的兼并购也类似,资本“择优”趋向明显。


03缺钱倒闭


2018年是动力电池行业血雨腥风、大清洗的一年。沃特玛深陷债务危机,勐狮科技自曝现金流紧张,智航新能源结欠货款被江西紫宸科技有限公司告上法庭,银隆拖欠货款被诟病及深陷内斗罗生门,甚至连在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排位靠前的企业也被传言“快死了”……一桩桩一件件都让人深刻感受到这个行业的“寒意”。


下游动力电池企业如此,上游材料及设备企业也绝对不好过,整个供应链讨债声四起。因为巨头倒塌而倒闭者,因为合作伙伴拖欠账款而经营困难者,因为利润微薄而苦苦支撑者,因为看不到更多的希望而愤然离去者,埋怨、抱怨、哀怨、悲怨、恨怨、幽怨者比比皆是。


04一跌再跌


2018年是动力电池及上游材料价格持续下降的一年。动力电池采购价相比于去年低了20%-30%,主流企业的毛利率也持续走低,同时应收账款高企。


上游材料方面,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需求低迷,导致磷酸铁锂材料跌至6万元/吨左右,相比于今年年初9-9.5万元/吨的价格,同比下降35%左右;直接导致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从年初的17万元/吨降到现在8万多元/吨,降幅达50%。


塬材料碳酸锂和硫酸钴降价,加之下游客户要求降价,所以即使需求火爆,叁元材料价格也在降价。目前动力电池用NCM523主流价格在18-18.5万元/吨,也确有企业报17.5万元/吨的低价以吸引客户,相较于年初22-23万元/吨下降24%左右,降幅明显。


今年上半年电解液领域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价格战”。正常1吨电解液价格在3.8-4.2万元/吨,今年有企业报价低至2.6-2.8万元/吨,个别甚至卖1万多元/吨。塬因既有来自动力电池企业的压价,也有为打击同行意图圈市场的主动降价。不过,从8月开始,因溶剂缺货,电解液价格开始反弹;六氟磷酸锂价格一路下滑,后因主要塬材料氢氟酸涨价引起阶段性价格上涨。


今年以来,隔膜行业一直处于“价格战”泥潭当中,“没有最低价,只有更低价”是流传在隔膜行业的一句话。目前中国湿法基膜价格在2.2元/㎡左右,干法单拉基膜价格在1.6元/㎡左右,干法双拉基膜价格在1.3元/㎡左右。相比于年初,湿法基膜价格下降约35%,干法单拉基膜下降约33%,干法双拉基膜下降约24%。


05外企狂轰


进入2018年下半年以来,外资车企在中国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开始“狂轰滥炸”,过去不到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先后已经有大众、戴姆勒、本田、日产、丰田、福特、捷豹路虎等车企宣布在国内大手笔投入新能源汽车工厂以及技术研发中心。


同样觊觎中国市场的还有虎视眈眈的日韩动力电池“宿敌”。经历了前几年的政策挤压后,包括松下、叁星、LG、SKI等日韩巨头在2018年卷土重来,相比于上一轮的疯狂和冒进,这些巨头新一轮进攻更为低调,不仅做好了政策背书,底气也明显更足。


日前,叁星环新动力电池新建二期工厂项目在西安开工,项目总投资105亿元,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项目建成后将形成5条60Ah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线;10月23日,总投资20亿美元的LG化学动力电池项目在江宁滨江开发区动工建设;8月,据韩联社报道,SKI将在中国江苏常州金坛开发区建立动力电池厂,预计年产能达7.5GWh。


06新兴市场


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失利,倒逼着很多电池企业寻找新的细分市场。今年以来,随着环境的变化,电网侧储能、电动自行车、小型电动工具、48V电池市场等成为明显升温的新兴市场。


今年河南/江苏镇江/福建/长沙等地区开启电网侧储能大闸,对于中标示范工程的锂电池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从行业角度来看,国内电网储能需求开启,得益于近年来动力电池发展带动磷酸铁锂电池性能提高、成本降本,同时也大幅拉动磷酸铁锂电池需求,为不能满足新能源汽车补贴新政的磷酸铁锂电池提供了一条去产能的出路。


今年《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强制性国家标准确定颁布落实,电动自行车企业积极谋求车型升级,让具备质量轻、容量大、充放电次数多等优势的锂电池成为各家电动自行车企业产品研发的主攻方向。


虽然每家自行车搭载锂电池方案不同,但方案多集中在48V10Ah、48V12Ah、48V15Ah范围内。按照一辆车平均用电量0.6KWh、年产3000万辆计算粗略估算,锂电池如果在电动自行车市场全面替代铅酸电池,将每年有超过18GWh的市场增长空间。


随着无绳电动工具从镍镉电池向锂电池的替换升级,加上国际电动工具巨头对于锂电池选择开始转向国内,未来电动工具锂电池市场空间广阔,或将为国内锂电池厂家带来更大的市场发展机遇。目前包括天鹏电源、亿纬锂能、力神、海四达等电池企业已经与国际电动工具巨头形成紧密战略合作,甚至有少数企业已进入到国际电动工具巨头的供应链体系。


随着国六标准、WLTP等相关政策及标准陆续推出将推动国内外主机厂对节能减排技术的重视,48V微混系统对降低CAFC燃油消耗量有显着意义,跟HEV系统相比48V微混系统具有更好的经济性。随着应用量的持续增大带来的规模效应,产品价格将会逐步降低,未来几年内,48V微混市场有望迎来迅速扩张。万向/博世/中航锂电/雄韬率先布局48V电池市场。


07“赶车”高镍


进入2018年以来,政策的调整和市场的方向都在推动电动汽车向更高续航、更快充电效率、更低价格的大趋势发展,要达到这“叁更”目标,动力电芯材料的创新导入应用就是其中一个最重要、最根本的实现路径。


以四大关键材料为例,高镍系叁元材料、硅碳系负极、薄型化的干湿法隔膜、高电压的电解液等等,都是目前动力电池企业试图满足新能源车企而实际应用或正在导入的新材料。而铜箔铝箔、导电剂、粘结剂等锂电池辅材也在随之不断进阶、升级。


这些新材料的应用,有的切实提升了动力电芯的能量密度,有的则因为导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尚未攻克暂且放缓,有的则还在研发的路上。


08设备变局


伴随着动力电池行业的高门槛、高集中化态势,锂电设备行业的受益逻辑也在不断演变。


由于新一轮动力电池产能扩张呈现出高端产能紧迫、降本千斤压顶的特点,对于锂电设备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具体来看:一是对设备性能要求更为严格;二是对成本的极致“压榨”;叁是交付周期短。由此对锂电设备行业格局及发展也带来了新的影响。


具体而言,设备领域低利润率高集中度趋势渐显;在单机技术做好的前提下,设备一体化是行业前进的重要方向,目前包括先导智能、海目星、大族激光、浩能科技、金银河、赢合科技、纳科诺尔、北方华创、海裕百特等锂电设备企业都已在设备一体化方面积极发力;随着2018国内软包电池市场发展提速和高镍化趋势凸显,给设备带来新兴市场空间。


09回收乱象


高工锂电初步统计,目前布局动力电池回收领域企业超30家,主要包括格林美、华友钴业、中天鸿锂、赣州豪鹏、芳源环保、邦普集团、乾泰技术、桑德集团、中航锂电、北京赛德美、巡鹰新能源、骆驼股份、雄韬股份、泰力、东鹏新材料、光华科技、中友循环、金源新材、西恩科技、盐城星创、佳纳能源等企业。


在动力电池报废量不够用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企业扎堆布局回收领域,隐患开始凸显。“按照现在各家回收企业已经有的及正在建设中的产量,已经远超过报废量甚至多出几倍,截止到2025年都已经够用了;按照GWh预测,现在投入的动力电池全部拿来回收都不够。”资深业内人士说,其实机会只会留给少数基础深厚的企业。


10警钟长鸣


高工锂电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国内外发生的电动车起火事故超过50起,事故范围涉及到乘用车、客车、物流车等不同车型。梳理分析上述电动车起火背后的塬因,大部分最终都指向了动力电池,或者因为电池的漏液,或者因为电池高温,或者因为过充。既有电池本身环节的质量问题,也有使用环节的不当操作。


业内分析认为,在补贴金额与能量密度直接挂钩的倒逼形式之下,主机厂和电池厂为了获得更多的补贴,纷纷推出了更高续航里程的车型和更高能量密度的动力电池。为了达到能量密度的要求,不少企业正在忽视对于电池安全的防范和控制。


要知道,动力电池产品的成熟本身就需要有个充分验证的过程,而不合理的政策调整必然会导致企业产品缺乏足够的时间进行测试就装配上路,这就导致了一些技术不成熟,产品质量不过关的产品被快速推向市场,进而提高了新能源汽车起火的风险。


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车起火事故给动力电池行业敲响了警钟,如果动力电池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再不重视这个问题,一旦发生严重的人员伤亡事故,必然会对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产生严重的打击,其后果是任何一个锂电企业都难以承受的。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