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锂电行业新动向:吉利收紧供应链 或自建电池厂

钜大LARGE  |  点击量:787次  |  2018年08月26日  

对车企而言,为了降成本,显然现在也在做各种布局。动力电池在整车成本中站到30%-50%,必将成为车企的关注重点,吉利只是一个其中代表。



吉利上半年业绩大涨



8月22日,吉利发布了2018年上半年财报,公司上半年总营收为537亿元人民币(不包括领克合资公司的收益),较去年同期的394亿元增长43%;2018上半年净利润66.7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的43.4亿元增长54%。



根据吉利集团的战略规划,2018年,新能源汽车将是新产品的投放重点:吉利博瑞GE将推出新能源版本,包括轻度混合动力和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跨界电动车吉利帝豪GSe已经在2018年6月正式推出。



另外,由吉利和沃尔沃合资生产的领克汽车第二款车型——领克02,也已经在6月同时推出。下半年,吉利还计划推出首款“多用途汽车”,抢占中国高端多用途汽车市场。



据统计,2018年1-7月,吉利的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18252辆,市场份额占比为4.3%,排名第七。其上市车型帝豪EV,2018年1-7月销售1.38万辆,排名第十。



吉利财报中提到,吉利帝豪系列(包括帝豪新能源版本)是整体销量的主要来源,总销量为达11.54万辆,在半年内占集团总体销量的15%。



早在2015年,吉利就提出了“蓝色吉利行动”,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90%的新能源车销量。结合吉利给自己定的2020年实现2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这就意味着吉利两年后要实现年销售180万辆新能源车。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这个目标未免过于宏大,市面上也有质疑,认为吉利的新能源车大部分被它旗下的曹操专车承包。



吉利“肥水”渐渐流向自家田



吉利发展如此之快,以大公司“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套路,吉利下一步或将成立自己的电池厂或者控股几个电池厂,当然,也不排除找盟友成立电池厂的可能。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三电系统”中的重要部分,从产品质量来说,它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安全系数;从企业成本来说,它占据了30-50%的成本。



不难发现,吉利的几款新能源车型帝豪EV、帝豪PHEV、帝豪GSe等,目前的电池供应商均为宁德时代。但是博瑞GE的电池供应商却显示为威睿电动汽车技术(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威睿电动”)。



威睿电动注册于2013年6月9日,注册资本2600万,吉利控股集团100%控股。工信部公示的申报第311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显示,吉利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轿车,型号MR7153PHEV08的电池配套供应商为威睿电动。



公开资料显示,威睿电动是吉利控股旗下专门从事电动汽车驱动系统(动力电池系统、电控、电机及系统集成)开发、制造、销售的子公司。承担了未来吉利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包业务。



据悉,2017年吉利和沃尔沃就向威睿电动分别下了500台和2000台电池包的订单,销售额约2亿元。



为了支持吉利的“蓝色吉利行动”,威睿电动一直在扩张产能。2017年6月23日,浙江吉利汽车零部件采购有限公司出资6000万的威睿电动汽车技术(宁波)有限公司成立。不过该公司只生产电池包,电芯还是靠宁德时代外购。



领克01PHEV的电池供应商则是浙江衡远新能源。浙江衡远的母公司是洪桥集团(08137,HK),洪桥集团旗下还有山东衡远新能源,两家公司均为动力电池工厂。



2017年11月6日,洪桥集团发布公告,称已接到吉利国际(香港)有限公司的转换通知,要求按每股0.37港元,转换本金额为5.92亿港元的可转换债券。此次转换,洪桥集团将向吉利国际配发及发行16亿股换股股份,占配发及发行换股股份扩大后的已发行股份的16.9%左右。



转换股份之后,吉利国际一跃成为洪桥集团的第二大股东,而吉利国际是吉利控股的全资子公司。未来,如果剩余可转股债券全部实行,李书福父子有望成为洪桥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2017年10月23日洪桥集团发布公告称,浙江衡远已经拿下了沃尔沃和领克的动力电池订单,协议期限是2017年10月23日至2020年10月22日,以及2017年10月25日至2020年10月24日,期限均为3年。



浙江衡远新能源与沃尔沃的销售协议中,2017年、2018年度的上限分别为3000万元和2.8亿元人民币;与领克的销售协议中,2018年、2019年度的上限分别为6亿元及9亿元人民币。



2018年6月13日,洪桥集团再发公告,将修改这两份销售协议的年度上限。第一份销售协议修改完成后,年度总上限达到了7.07亿元。



而第二份协议修改后,总上限达到18.97亿元。



总结:



比亚迪之前采取的便是“自产自销”模式,但是从去年底开始改变。比亚迪电池策略的转变,给锂电行业出了一个选择题:绑定车企还是自我发展?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一旦电池厂完全沦为一家车企的电池生产商,价格、毛利、产量都将受制,技术的眼界也将受限,并不利于电池厂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当前动力电池行业竞争非常残酷,未来大批电池厂将惨遭淘汰,背靠吉利或许能好好乘凉。



对车企而言,为了降成本,显然现在也在做各种布局。吉利只是一个代表。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