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动力电池产业由“盛夏”走进“深秋” 一定要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

钜大LARGE  |  点击量:662次  |  2018年08月22日  

8月18日,第五届G20-锂电峰会第2次会议在深圳麒麟山庄召开,此次峰会主题为“动力电池下半场开赛企业战略调整与应对”,由成员企业深圳斯诺承办。


国内动力电池产业正在从前两年的“盛夏”走进“深秋”,这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而言意味着更为严酷的考验,一定要提前做好“过冬”的准备。


这是第五届G20-锂电峰会第2次会议上成员企业的一致判断。


经历了多轮的疯狂投资和市场狂飙布局之后,2018年开始,整个锂电行业开始进入大范围的调整变革,受到国家政策变迁、价格战激化、供应链账期加长等重大不利因素,整个行业危机重重。


8月18日,第五届G20-锂电峰会第2次会议在深圳麒麟山庄召开,此次峰会主题为“动力电池下半场开赛企业战略调整与应对”,由成员企业深圳斯诺承办。


成员企业就政策与市场变局、供应链危机与防范、动力电池、核心材料、装备与智造、后补贴时代的市场及产品策略等6大议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并就产业变革背景下的产业链企业的应对策略提出了建议。


目前,G20-锂电峰会成员企业已基本覆盖锂电全产业链各个细分领域优秀领军企业代表。包括锂电池制造领先企业—宁德时代(300750)、中航锂电、福斯特、双登富朗特;正极材料领先企业—巴莫科技;负极材料领先企业—江西正拓、深圳斯诺;资源循环利用领先企业-格林美(002340);新兴的锂电材料综合供应商—兴能新材料;隔膜领先企业—星源材质(300568)、中科科技、沧州明珠(002108);电解液及上游材料领先企业—新宙邦(300037)、天赐材料(002709);锂电池铜箔领先企业诺德股份(600100);锂电池结构件领先企业-科达利(002850);锂电设备领先企业—新嘉拓、大族激光(002008)、正业科技(300410)、先导股份(300450)、吉阳智能、时代高科。


此次G20-锂电峰会还邀请到了星恒电源、南京创源天地动力、小鹏汽车、奇点汽车等国内知名动力电池及车企负责人列席。


动力电池市场波动风险下的企业应对


2018年,动力电池企业开启了下半场的竞逐。在第一梯队,宁德时代上市之后,开启了全球扩张之路,而比亚迪则通过开放战略,建立自身在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力。在第二梯队,企业的拼抢也日趋白热化,排名升降不定,市场分化明显。


与此同时,下半场竞逐一开场,日韩动力电池企业就开始卷土重来。相比于上一轮的疯狂和冒进,日韩企业显得低调冷静,并在此轮布局中做好了政策背书,底气更足。


目前来看,无论是第一二梯队企业,还是后面的企业,都普遍面临着降低成本、账期延长、客户风险控制、外资对手竞争等多重压力。


在成本降低上,在2020年动力电池系统价格1元/wh的目标下,车企不断提出更为严苛的价格要求,而核心材料价格的下滑目前来看滞后于电池价格的下降周期,这导致电池企业面临“夹心饼干”的境况。


在账期上,受到政策的影响,车企的回款延长对于电池企业的资金流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即便排名前十的企业,不少都面临着现金流断裂的风险。


与此同时,从2018年开始,车企环节的淘汰赛也开始明显加快,不少在产品定位、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等环节出现明显问题的车企的发展将面临被洗牌的风险。


面对于此,成员企业一致认为,汽车电动化的大趋势已成为全球共识,但是要真正推动其市场化发展,必然面临与传统燃油车在性价比上的直接竞争,在此大趋势之下,动力电池价格向1元/wh甚至更低的目标前进就是必然趋势。


这要求电池企业在供应链合作、工艺制造、内部管理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在保证产品性能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实现成本降低,将成为企业重要的市场竞争力之一。


从客户风险的角度,成员企业认为,动力电池企业一方面要选择真正踏实做事的客户,要避开存在市场投机、资本投机、政策投机的客户,另一方面,要守住底线和原则,在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的同时,同样要在账期回款上设立企业的原则。


现金流对于企业的生存的血液,动力电池企业要量力而行,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客户的推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外部资本、供应链企业、股东等外部资源来保证自身的现金流。


面对来自日韩动力电池企业新一轮的围城,成员企业认为,动力电池企业不仅要加大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同行企业间的合作和协同,通过彼此间的市场、技术、资本等环节互补,来建立推进国产动力电池领域的抱团发展,共建产业发展命运共同体。


价格战激化之后材料企业竞争升维


动力电池格局变化不确定性,对上游材料产生了直接的重大影响。


经历了2017年上游资源的涨价潮之后,2018上半年,锂电材料领域在电解液和隔膜环节出现了价格战激化的局面,主流企业纷纷参战,而进入下半年之后,市场开始逐步回归理性。


成员企业认为,材料领域的价格战激化,主要是前几年的疯狂投资导致的产能集中释放,是产业发展到现阶段的一种必然结果,从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来看,价格战给置身企业的企业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长期来看,并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作为市场竞争的手段,价格战也将会对于现有市场的竞争起到净化的作用,将会洗刷掉在一批在技术产品、生产制造等环节存在明显问题的企业,锂电材料行业将进一步向集聚化方向推进。


成员企业认为,电动车市场规模化将在未来两年启动,对于材料企业而言,要在四个环节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供应链的保障能力,材料企业与电池企业的合作将不仅仅停留在单纯的买卖关系,未来将会是在深度协作基础上的共生关系,材料企业不仅要在产能布局上做好准备,还要再新产品研发与配套上提供保障能力。


二是工程能力,锂电池在纳入到汽车级体系中,对于材料的一致性、稳定性等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同时对于产品的可追溯性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材料企业要按照汽车的管理体系来规范企业生产,这对于企业企业的工程能力将是巨大的挑战。


三是管理和人才能力,材料的生产和制造要适应汽车产业的发展,就亟待在管理上人才上进行同步跟进,以此来保障材料环节的可持续发展。


在提升上述能力的同时,成员企业认为,材料企业还要建立多元化的产品及市场能力,抵抗来自细分领域的波动风险,值得关注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材料企业已经开始进入国际供应链之中,这既会对于国内材料企业的盈利能力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会倒逼国内材料在技术产品、制造等环节进行不断提升。


动力电池制造装备的路径选择


锂电池生产设备正在迎来新一轮机会,全球来看,松下、LG化学、三星SDI、CATL、比亚迪等龙头大规模扩产,中国企业有望进一步与更多龙头厂商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全球供货。


国内市场来看,锂电池设备非标准特征明显,客户粘性极强,电池龙头与生产装备龙头强强联合趋势愈发明显,未来锂电池设备行业龙头和电池企业龙头将齐头并进。


2018年以来,设备一体化和整线交付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对设备企业在专业设备提升和延拓上踌躇,对战略定位和经营层面影响至深。


成员企业认为,对于中小电芯厂和新进入者而言,整线供应带来的超额服务和整体售后具备较强吸引力,有望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参考。而对于具有一定积累的动力电池企业而言,基于自身对于工艺要求的分段整合是其主流选择。


同时,面对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成员企业认为,从电池质量的角度来看,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越少干预,严格控制设备在线的时间,这对于产品一致性、稳定性都会有明显的提升,也是当下产业发展最为紧迫的环节。


从追溯和数字化来看,国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应该注意的是,无论是对于设备企业还是电池企业,还不能盲目地追求智能化和可追溯,而应该要按企业和行业状态的阶段性来选择最适合的装备。


与此同时,提质降本的压力下,锂电设备企业要更加注重产品的研发和技术升级。在核心单机设备领域,一方面要通过一体化的思路推动生产效率、节能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在产品稳定性、可靠性的做持续的改进和提升。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