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是储能电池发展关键

钜大LARGE  |  点击量:890次  |  2021年09月23日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以及电网负荷与峰谷差的不断加大,发展创新性的储能技术尤其是大容量、长寿命的电池储能技术已经对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了决定性意义,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国务院有关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着重发展新型功能性材料、突破电池领域核心技术的要求。因此,寻找新材料是储能电池发展关键。技术创新是储能电池的发展重要方向


掌握高性能、低成本、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材料技术,实现其国产化、批量生产是解决储能产业化面对的高成本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突破国际技术壁垒、掌握世界储能市场竞争主动权的关键。


目前,根据产品的发展需求,动力不间断电源和大功率电池的使用场所越来越多,对电池的特性提出了以往不同的标准,在外形、容量、耐高温低温、超倍率放电、安全可靠性方面也都提出了更高一层的要求,基地采用的锂离子动力锂离子电池改变以往的电池材料,采用自行研制的电池正负极材料可以真正实现大功率倍率放电,并根据客户要求调整电池的电压需求,填补其他电池所不能达到的指标。


当前,随着电池领域的技术革新,涌现了包括磷酸锂、钛酸锂、三元电池等新材料储能电池,而在这之中改性镍锰钴锂离子三元材料电池、大功率低温钠硫电池因其能量密度大、寿命长、充电时间短等优势,将在大规模储能和分散储能领域中占据重要位置,成为储能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


新材料与技术是储能产业发展的先导


有关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以及节能环保产业等多个战略性新兴行业来说,储能材料却成为制约各国新能源发展的技术瓶颈。无论是在容量上还是经济性上,现有储能技术距离其在电网大规模应用,还有相当远的距离。


实际上,储能技术的进步将深刻改变我们的生活。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手机、电脑、电动汽车,都离不开储能电池的应用,这种可循环使用的二次电池已成为当今便携式时代的重要工作电源。要实现储能规模应用,要降低储能成本,其关键在于破解储能电池的安全性、循环寿命等技术难题。这些技术的突破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前提。


常规的电池正极材料是钴酸锂LiCoO2,三元材料则是镍钴锰酸锂Li(NiCoMn)O2,三元复合正极材料前驱体产品是以镍盐、钴盐、锰盐为原料,里面镍钴锰的比例可以根据实际要调整,三元材料做正极的电池相有关钴酸锂离子电池安全性高,使用锂镍锰钴(NMC)氧化物来充当正极,能供应的能源密度更大,比磷酸盐金属要高出22%,三元材料较好地兼备了钴锰镍三者的优点,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高比容量、成本较低、循环性能稳定、安全性能较好等特点。


磷酸铁锂比能量,设计理论值170mAh/g,实际产品120~130mAh/g,已被本项目产品大踏步超越。本项目改性镍钴锰锂离子电池,比能量设计理论值450mAh/g。从2009年起,多批次的样品经持续检测,比能量已稳定在250mAh/g。且最近半年送检的样品比能量已达到300mAh/g。继续上升的空间还很大。这在同行业已超越美国、日本和德国,技术在全球遥遥领先。与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相比,相同原材料制成电池,本技术产品储能功率翻番,销售收入翻番,用于汽车行驶的里程翻番。



技术突破和降低成本是储能电池发展关键


标准不完善是制约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对用户端应用来说,储能技术可以起到调峰调频、调度预测、平滑等用途。有专家建议,在开发储能基础研发的同时,要不断的发掘和掌握国际先进技术,保持和提升国内储能厂商技术的竞争力。另外,还可以支持这些公司通过投资、合作、收购等方式整合国际上先进的储能技术,提升国内储能技术的成熟度。从原材料、生产工艺、管理系统等各个环节入手,促进国内储能技术的发展。


目前,我国储能方面的技术和相关的政策机制都不完善,对用户端经济效益缺乏定量定性的研究,也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因此就不好做成本的比较。公司无标准可循,用户无标准可参照,应尽快接入标准的制定,防止出现标准滞后于市场的现象,在国际标准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稀土产业整合过程会涉及到宏观的央企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也涉及到微观公司之间的资源整合,整个过程会非常复杂,要政府和公司之间的通力配合。对此,有专家提出两点建议:一是相关研究机构和公司要重视储能材料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储能技术基础性研究,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国家要加大储能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只有新材料储能电池在生产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成本相较传统电池更低,才会使收益率相应提高,这样才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所以,实现储能材料加工利用的技术突破、降低储能电池的成本,是储能电池实现产业化的关键。电池实现产业化的关键。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