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探索碳酸锂涨价背后隐情

钜大LARGE  |  点击量:1828次  |  2018年07月20日  

随着动力电池第四批名单的公布,处于观望的车企开足马力抢装电池冲击下半年的销量,电池企业及材料企业也全线进入了火热的生产之中。此前,由于碳酸锂价格猛涨,很多企业在碳酸锂采购上都处于观望阶段,但随着生产地急速展开,电池及材料企业似乎不得不接受碳酸锂涨价所带来的成本增加这个现实了。


据EVTank、鑫椤资讯、锂盐及电池相关协会统计,2016年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高达到15.5万元/吨,同比增长248%,2016年1月底电池级碳酸锂报价达到18-19万元/吨,到2016年5月,电池级碳酸锂报价略有下调(生意社统计数据17.5万元/吨),但是价格还是维持在高位。


碳酸锂价格的节节攀升拉扯着业内人士的敏感神经,材料及电池企业普遍为难以预料的碳酸锂高价深感担忧,对上游供应商的不满情绪也在业内扩散开来,行业内发出了种种质疑的声音。


一封控诉书引发的争论


关注资本市场的人会发现,跟随碳酸锂一起疯涨的还有锂盐相关概念股的股价,最受市场关注的天齐锂业,其股价从股灾时最低的35元/股,最高飙升到176元/股,一举成为“四川股王”。


随着碳酸锂价格暴涨和股市上透露出的种种信息,电池和材料企业开始分析涨价背后的原因。


2016年初,一则杉杉能源公众号发表的“国内碳酸锂价格疯涨谁在背后操控”的微信文章在业内广为流传,这篇文章通过大量数据分析,指出碳酸锂价格疯涨的原因是少数行业寡头掌握定价权所致。


随后,杉杉能源公众号又发布了“告锂电下游客户公开书”,称锂电原料疯涨将下游客户“逼向生死存亡的悬崖边沿”;国轩高科总裁方建华亦表示,各方都要对这种不合理的涨价行为发声追问,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在必要时可以启动反垄断调查。


可以说,杉杉能源发布的微信数据详实、逻辑清晰,让人不得不对碳酸锂涨价的合理性产生怀疑。虽然杉杉能源和国轩高科对外发声时都未明确针对天齐锂业,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杉杉科技和国轩高科的矛头已十分明确。因为拥有全球最大锂矿企业泰利森51%股权,天齐锂业掌控了中国约80%的锂精矿供应,这也让其在锂价暴涨中站在舆论风口浪尖。


立场不同双方各执一词


虽然杉杉能源认定是天齐锂业的背后操纵,但是业内对于碳酸锂的价格暴涨还是意见不一,众说纷纭:


碳酸锂生产企业大多认为,受下游电动汽车爆发式增长拉动,各大生产企业碳酸锂产品供应紧张,加上2015年进入冬季以来,原材料基地盐湖停产,国内国际几家新增的碳酸锂项目未能按时达产,导致供应增量减少,才导致了2016年上半年锂价加速上行。


另有业内专家认为,碳酸锂价格上涨核心逻辑是上下游投产的时间错配。“2016供需缺口继续扩大,下游企业的库存提升需求大幅扩大了供需缺口。上半年是电池厂的投产高峰期,而2016的锂资源投产集中在下半年,时间错配导致价格快速上扬。”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2015年10月之后虽然碳酸锂爆炸性涨价,但成交量并不大,涨价很大程度上是“有价无市”。很多电池企业因为和碳酸锂供应商签订的是长期合同,电池级的碳酸锂还维持在6万每吨的供货价格。电池企业应该在建生产线时就考虑到原材料的供应,提前做好应对。“建厂时不签碳酸锂合约,看好新能源扎堆建生产线,要投产甚至已经投产再来满世界的找碳酸锂,这个怪谁”,言下之意电池企业等价格上涨后才采购碳酸锂是临时抱佛脚,碳酸锂价格暴涨对他们是“该着”。


天齐锂业董秘李波对外表示,由于公司与杉杉科技在就碳酸锂价格和供应进行商务谈判时出现矛盾,杉杉能源因而故意针对天齐锂业,其对价格波动进行的分析不具备客观性。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分会秘书长张江峰表示,天齐锂业并不构成垄断,因为其在全球碳酸锂市场份额不足20%。


关于碳酸锂涨价原因的各种版本在业界流传,让人对涨价背后的原因如雾里看花般看不清楚。但总体来说每种声音都是基于自己行业的利益出发——因碳酸锂上涨成本增加的电池及材料企业认为碳酸锂生产商操纵了价格,而碳酸锂生产企业认为价格上涨属供需失衡所致,涨价是合理的市场行为。


据电池中国网走访调研的结果,由于国内碳酸锂生产企业报价太高,很多电池及材料企业已经开始向国外寻找渠道,进行碳酸锂的采购。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