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18650 3500
无磁低温18650 2200
过针刺低温18650 2200
低温磷酸3.2V 20Ah
21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低压线路常见故障

钜大LARGE  |  点击量:1298次  |  2020年02月17日  

低压线路常见故障

1、断路故障


低压配电线路最常发生的就是断路故障。由于配电线路错综复杂,使电路产生电弧的可能性增的,严重的可能引发电火。可能引发断路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一是电线容易与锐利物体发生接触,或者说配电线路的运行环境不好,容易遭到外力干扰,稳定性差。这种情况通常都会伴随电路被损坏,也就造成电网系统运行效率低,影响电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二是线路可能与一些自然界物质发生反应,受到影响。例如空中的电线与酸雨接触,埋在地下的线路长期与水或者其他土壤中的物质接触,从而遭到腐蚀,致使线路的绝缘层暴露在外,发生断路故障。


2、过载故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家用电器数量不断攀升,用电量也随之上涨,很多家庭用电设备线路没有具体规划设计,如果线路使用过长,截面过窄,很容易造成供电的超负荷运行,简单来说,过载故障就是指线路实际承受的负荷超过了线路所允许的最大值,导致线路瘫痪,电流通过线路传输时会产生一部分热量正常使用时一般会自行散热,过载情况就是超负荷的电流产生过剩的热量,线路温度过高,使绝缘体提前老化。低压线路主要与用电家庭建立直接关联,老化的绝缘体持续工作很容易发生自燃,十分影响配电线路乃至人身安全。


3、短路故障


短路故障也是电网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常见故障,通常发生短路的原因有以下几种:电线的绝缘层被破坏、电缆横截面积小、连接问题、电气操作违规。线路布置过程中容易发生刮蹭,使绝缘层受损,产生短路。电缆横截面积过小类似于过载情况,电线所承载的电路超负荷,致使绝缘体失效。错误的链接也可能造成短路。这些故障原因与管理流程的不完善有直接关系,尤其是低压线路管理没有专门的责任人,管理责任难以落实到实际,管理质量低,就使得低压线路故障时有发生。


4、接地故障


接地故障就是电线受到破坏,接地线没能起到电线与地面绝缘的效果,导致配电线路的接地故障。对地电流泄露通常分正常电流泄漏和接地故障电流泄漏。因为接地线与故障电线会产生放电现象,会致使线路温度整体上升,导致电气设备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5、漏电故障


线路漏电的最常见原因就是线路绝缘体风化或老化,老化的线路暴露在外界,增加了线路漏电故障的发生几率。



低压线路故障防治方法

1、断路故障的防治方法


对于断路故障的防治方法,我们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不仅应考虑线路的设计,还应重点考虑线路的安装及检修等问题,进而才能有效的防治线路出现断路故障问题。对于断路故障的防治首先我们应了解线路的基本情况,合理增加零线的横截面积,进而来增强线路的可靠性,从而避免出现断路故障问题。我们还应合理的选择熔断器,应保证三相线的熔断器与保护电气熔断器的规格一致。


2、短路故障的防治方法


线路中的绝缘层易受到破坏是引起线路出现短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应合理的选择耐热性能较好的电线和绝缘材料。此外,对于短路故障所采取的防治措施中,我们可选用带电子脱扣器的断路器,进而提高其保护电路的灵敏度,从而减少电路出现短路故障的现象。而一个良好的熔断器就是一个较为安全的保护装置,一旦电线出现一定的故障,熔断器就会立即切断电源,进而有效的保护电路,从而对电线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过载故障的防治方法


对于过载故障的防治方法可选用一定的过载保护器。通过安装过载保护器,可有效的检测线路中的电流通过量,进而就会避免出现线路的过载故障问题。此外,线路中电流的不断增多就会导致线路的发热甚至出现线路自燃现象,因此,我们可在低压配电线路中安装一定的低压熔断器,进而对线路电流起到保护作用。


4、接地故障的防治方法


接地故障是配电线路出现的主要故障之一。因此,加强对于接地故障的防治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接地故障采用的主要防治方法就是使用一定的漏电保护器。通过利用漏电保护器的敏锐度来对接地线路进行有效的防治和保护。此外,在选择漏电保护器的过程中,我们还应充分考虑配电线路对地泄漏电流的大小,从而有效的避免其出现电弧现象,进而避免出现火灾等安全问题。


5、漏电故障的防治方法


对于漏电故障采取的主要防治方法就是选用TN-S接地系统。TN-S接地系统具有良好的接地措施,在对漏电故障进行防治的过程中采用了合理的pE线,而合理的pE线的最小截面如表1所示:


应注意的是在使用pE线的最小截面时,在有机械保护的情况下,截面应不小于2.5。此外,我们还应有效的选择分线和分干线的漏电断路器,在选择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其防触电问题,还应考虑漏电动作电流值和电流时间。在一般情况下,干线上主要选择以防漏电为主的漏电断路器。


钜大锂电,22年专注锂电池定制

钜大核心技术能力